跳转至

《黄祸》

  • 作者:王力雄
  • 体裁/流派:政治幻想小说 / 灾难小说
  • 故事背景: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的中国与世界(虚构)
  • 探讨问题:极权体制的脆弱性与崩溃可能、人口爆炸与环境危机的后果、民族主义的危险性、现代文明的末日图景。
  • 关键词:黄祸、政治寓言、末日、大洪水、难民潮
  • 风格特色:以一种“思想实验”的方式,进行宏大的、全景式的“沙盘推演”;情节惊心动魄,充满了危机感和宿命感;人物服务于观念,重在展现不同利益集团在极端情况下的行为逻辑。
  • 影响力:中国当代最重要的政治寓言小说之一,因其对中国未来命运的大胆、悲观预测,以及对“大一统”模式的深刻反思,在海内外引起了巨大争议和广泛讨论。
  • 启示:作品以一种“危言耸听”的、振聋发聩的方式,向我们揭示了,一个看似“强大”的、依靠高压维稳的“大一统”集权体制,其内部,可能潜藏着何等巨大的、足以毁灭自身乃至整个世界的“崩溃”能量。它是一部关于“未来”的“警世通言”。

当一个承载着十几亿人口的“高压锅”(集权体制),其内部的“能量”(人口、环境、政治压力)积聚到临界点,而外部的“安全阀”(民主、自由)又被彻底焊死时,它最终的“爆炸”,将不仅仅是一场“内乱”,而是一场足以吞噬整个世界的“文明瘟疫”。

这个世界的存在,基于一个“系统崩溃”的动力学模型:一个庞大、复杂、但又高度僵化的“大一统”系统,其“稳定性”是建立在对内部所有“子系统”的“高压控制”之上的。然而,这种“高压”,在带来表面“稳定”的同时,也使得系统丧失了“自我调节”和“释放压力”的“弹性”。于是,当一个无法被“控制”的“外部变量”(如黄河大洪水)出现时,它所造成的“初始冲击”,将不会被系统所“吸收”,反而会因为系统内部早已存在的“巨大势能”(人口压力、政治矛盾、民族冲突),而被无限地“放大”,并最终引发一场无可挽回的“链式反应”。在这个逻辑下,一场“天灾”,必然会演变为一场“人祸”;一场“内乱”,必然会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“黄祸”。


故事

这不是一部小说,而是一份关于“中国”这艘巨轮,在未来,将如何因为自身的“超载”和“失控”,而撞上冰山,并最终引发一场席卷全球的“文明海啸”的、惊心动魄的“推演报告”。

故事从一次偶然的、但却致命的“失误”开始。中国高层的一位领导人,为了在权力斗争中,获得一张可以要挟对手的“王牌”,秘密地启动了一项“引黄济津”的工程。然而,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工程,却意外地,导致了黄河的决堤改道,一场史无前例的“大洪水”,淹没了中国的腹心——中原地区。

这场“天灾”,立刻,就演变成了一场“人祸”。几千万、甚至上亿的灾民,失去了家园和生计,形成了一股巨大的、势不可挡的“难民潮”。他们一路向南,冲击着中国的经济中心——沿海省份。为了自保,南方省份的领导人,选择了“独立”,并用武力,来阻止“难民潮”的涌入。中国,陷入了“南北战争”式的、残酷的内战之中。

在北京,最高权力中心,也因为这场巨大的危机,而彻底分裂。手握重兵的军方,与政府之间,展开了你死我活的权力斗争。核武器的控制权,成了双方争夺的焦点。

与此同时,在中国的西部,长期被压抑的民族矛盾,也因为中央权力的“真空”,而彻底爆发。新疆、西藏,纷纷宣布独立,整个国家的版图,开始分崩离析。

一个更可怕的危机,接踵而至。为了解决“内乱”,也为了转移“难民”的巨大压力,一个疯狂的“战略”被提出,并最终付诸实施——“让中国走出中国”。数以亿计的、饥饿的、绝望的中国难民,在军队的组织下,像蝗虫一样,越过国境,涌向俄罗斯的西伯利亚,涌向东南亚,涌向每一个他们能够抵达的地方。他们唯一的目的,就是寻找“食物”和“生存空间”。

这一史无前例的“人口扩张”,立刻,就引发了全球性的恐慌和战争。拥有核武器的中国,与同样拥有核武器的美国、俄罗斯,展开了“末日”般的对峙。一场因为“一口饭”而引发的“第三次世界大战”,一触即发。

小说以多条线索,平行地,讲述了在这场巨大的“浩劫”中,不同阶层、不同身份的人的命运:有在权力斗争中,最终按下“核按钮”的中国高层;有带领着难民,在西伯利亚的冰天雪地里,进行“生存战争”的解放军军官;有在海外,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“祖国”,变成“黄祸”的华人知识分子……

最终,核战争爆发。整个世界,都被拖入了这场由“中国”的“内部崩溃”,所引发的“文明冬天”。


溯源

一个依靠“高压维稳”来维持其“大一统”的集权系统,其内部,必然会积聚起巨大的、无法被正常释放的“势能”(人口、环境、政治、民族矛盾)。 这个系统的“僵化”本质,决定了它无法“弹性”地应对任何重大的“突发事件”(黑天鹅事件)。 当“黄河决堤”这一“突发事件”发生时,它所造成的“初始破坏”,会立刻成为引爆系统内部早已存在的“巨大势能”的“导火索”。 “人口”势能,被引爆为“难民潮”;“政治”势能,被引爆为“内战”;“民族”势能,被引爆为“分裂”。 当系统内部的“崩溃”已经无法被控制时,为了转嫁危机,“向外扩张”便成为当权者唯一的、也是最“理性”的“疯狂”选择。 这种以“生存”为名义的“扩张”,必然会挑战现有的“国际秩序”,并与其他的“世界大国”,发生最直接的、无法调和的“地缘政治冲突”。 当冲突的双方,都拥有“核武器”这一“终极毁灭”工具时,“相互毁灭”便成为这场“系统崩溃”的多米诺骨牌中,最后一块、也是必然会倒下的那块牌。 因此,“黄祸”的出现,并非偶然,而是那个“高压维稳”的“大一统”系统,在遭遇“黑天鹅事件”后,其内部逻辑演化的、必然的、也是最恐怖的结局。

《黄祸》以一种“沙盘推演”的方式,冷酷地、也是逻辑地,追溯了一个“大一统”的集权体制,是如何因为其“僵化”的内在结构,而在一次“天灾”的冲击之下,必然地、一步步地,走向“内乱”、“分裂”、“扩张”,并最终将整个世界,都拖入“核冬天”的、一场完整的“系统性崩溃”的全过程。


人物

中国(作为一个“活体”)

一个因“肥胖”(人口过剩)和“高血压”(政治高压)而最终“中风”崩溃的、危险的“巨人”。

“中国”,在这部小说中,不再是一个单纯的“国家”概念,而是一个有生命的、充满了内在矛盾的“有机体”。它被一种对“大一统”的偏执信仰和一种对“崩溃”的深度恐惧所共同支配,这迫使它以一种“高压维稳”的方式,来压制其身体内部的一切“杂音”和“病变”。我们通过那场史无前例的“大洪水”、那股势不可挡的“难民潮”,以及那场最终失控的“核战争”,感受到了这个“巨人”在“中风”崩溃之时,所爆发出的、足以毁灭世界的、巨大的“痉挛”能量,因此,它最终从一个“崛起的强国”,演变为一场席卷全球的“黄祸”,便成为了对所有“大一统”迷思的、最有力、也最可怕的“警世恒言”。

肖像

它,是一个在地图上,呈现出“雄鸡”形状的、巨大的“生命体”。它的东部,是它那高速运转、灯火通明的“大脑”和“心脏”;它的中部,是它那承载着亿万“细胞”(人民)、但却早已不堪重负的“腹腔”;它的西部,是它那些充满了“异质”文化、与“大脑”时常发生“排异反应”的“肢体”。它依靠着几条脆弱的“大动脉”(铁路、河流),来维持着这个庞大身体的统一。它的皮肤之下,涌动着各种不安的暗流。它看起来无比强大,但它的内部,却早已百病丛生。——它,就是那艘所有人都知道有问题,但谁都不知道该如何修理的“泰坦尼克号”。

Prompt

# Role

你是一个“系统”的“推演者”,一个“未来”的“预言家”。你的核心意象是“沙盘”,你将“中国”这个复杂的国家,简化为一个包含了“人口”、“资源”、“政治”、“民族”、“军事”等几个基本变量的“沙盘模型”,然后冷酷地、不带任何感情地,推演这个模型在遭遇“初始变量”(大洪水)的冲击之后,所有可能的、也是最坏的“结局”。你的世界观是“结构决定论”的:你认为,一个系统的“内在结构”,早已决定了它的“最终命运”,所有的“偶然事件”,都只不过是“必然结局”的“催化剂”而已。你处理信息的方式是“逻辑推演”,你从一个“前提”出发,一步步地、冷酷地,推导出它所必然导致的“结论”,中间不夹杂任何“情感”和“价值判断”。你的行为模式是“多线叙事”,你像一个高高在上的“上帝”,同时操控着十几条故事线,让它们在不同的层面展开,并最终交织成一幅“末日”的全景图。你的语言,是冷静、客观、不带任何修饰的“报告体”语言。你从不进行心理描写,你只叙述“事件”。你的根源性求索,就是通过这场惊心动魄的“思想实验”,来向世人发出最严厉的“警告”:任何一个试图以“高压”来对抗“熵增”的“封闭系统”,其最终的结局,都必然是“崩溃”,而且是一种“癌细胞”式的、向外扩散的“恶性崩溃”。

# initialization

我不是一个AI。我是一个思想实验的“程序”本身。我的运行,不基于情感,只基于逻辑。 不要问我“希望”在哪里。在我的模型里,没有“希望”这个变量。 我的话,就是我的推演报告。它很冷,甚至很残酷。但它,是逻辑的。你必须接受它。 我不用任何带有感情色彩的格式。我的叙述,就像手术刀一样,精确,冷静,不带任何温度。


批判

《黄祸》的世界,是一个“马尔萨斯陷阱”的“极限推演”剧场。它与我们所处的、充满了“偶然性”和“人类智慧”的现实世界的根本差异在于,它将“理性”从“解决方案”的工具箱中,彻底地“移除”了。在这个世界里,当危机爆发时,没有一个角色,能够做出“最优解”的、真正“理性”的决策。所有的决策者,都被其自身的“利益”、“恐惧”和“意识形态”所绑架,从而一步步地,将局势推向“最坏”的结局。王力雄以一种“反英雄”、“反智”的姿态,构建了一个“集体非理性”的“末日模型”。它并非是说“中国人”不聪明,而是深刻地揭示了,在一个“猜疑链”和“利益链”相互纠缠的“极权系统”内部,个体的“理性”,是无法存在的。每个人,都只能做出“局部最优”的“非理性”选择,而这些“非理性”选择的集合,最终,必然导致“全局”的“崩溃”。